##
——在贵州山水间,他用行动诠释“军人的柔情”
一、国庆的“特殊任务”:背着80岁母亲游贵州
2025年10月5日,贵州织金洞景区迎来一对特殊游客:一位身着便装的退役军人背着80岁的母亲,在溶洞的奇石异景间缓缓前行。母亲的白发与儿子的军绿色背包形成鲜明对比,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拍照。
“妈,前面是‘苗岭大厅’,您看这钟乳石像不像瀑布?”儿子边走边讲解,母亲则紧紧抓着他的肩膀,笑得眼角泛起皱纹。这对母子的身影,被网友拍下后上传网络,迅速引发热议。有网友评论:“这是国庆最美的风景线——孝心比山水更动人。”
二、从“被守护”到“守护者”:军人的责任延续
这位退役军人名叫李强,曾服役于某部侦察连,12年军旅生涯磨砺出他坚韧的品格。退役后,他回到贵州老家,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。但无论身份如何转变,他始终记得母亲独自拉扯他长大的艰辛。
“小时候家里穷,妈背着我去镇上卖鸡蛋,走十几里山路就为给我交学费。”李强回忆,父亲早逝,母亲靠种地和打零工供他读书。2013年他参军入伍时,母亲站在村口送他,手里攥着他换下的旧鞋,说:“在部队好好干,别惦记家。”
如今,母亲年事已高,腿脚不便,却总念叨着“想看看外面的世界”。今年国庆,李强决定完成母亲的心愿:“她背了我半辈子,现在该我背她看世界了。”
三、贵州山水间的“双向治愈”
李强的“背母旅行计划”筹备已久。他提前一个月规划路线:避开高海拔地区,选择交通便利、风景秀丽的景点。织金洞、黄果树瀑布、荔波小七孔……每一处都藏着他对母亲的细心考量。
“妈怕高,溶洞里凉快,走起来也不累。”在织金洞内,李强背着母亲走过2公里的游览路线,途中不断调整姿势,生怕母亲不舒服。母亲则用布满老茧的手擦去他额头的汗,说:“放我下来吧,你背不动了。”李强笑着回答:“在部队拉练时,背30公斤装备跑10公里都不怕,背您算啥?”
旅行中,李强用手机记录下母亲的每一个笑容:第一次坐观光电梯时的好奇、第一次尝酸汤鱼的满足、第一次在景区和陌生人合影时的羞涩……这些片段被他剪辑成短视频,配文“您养我长大,我背您看世界”,引发数万网友点赞。
四、社会的“温暖接力”:从个人到集体的孝心传递
李强的故事并非孤例。近年来,“背父母看世界”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:
• 2025年5月,贵州男子张伟背81岁瘫痪母亲游览公园,视频感动全网;
• 2022年,辽宁退役军人曹传良自驾8个月,带母亲穿越12省,行程1万余公里;
• 2021年,湖南邵阳男子自驾带母亲游贵州,满足母亲“看看儿子工作过的地方”的心愿。
这些故事背后,是社会对“孝文化”的重新审视。贵州当地社区为李强母子提供免费导游服务,景区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网友自发推荐“适老化”旅行路线……正如一位网友所说:“孝心不该是负担,而该是全社会共同守护的温暖。”
五、军人的“柔情”:硬汉背后的温情叙事
李强的故事,也打破了公众对军人的刻板印象。在人们的认知中,军人常与“刚强”“牺牲”等词汇联系在一起,但李强用行动证明:军人的柔情同样深沉。
“在部队,我们学的是‘人民至上’;回到家,‘母亲至上’就是我的信念。”李强说。这种“柔情”并非个例:2025年6月,河南商丘籍少校军官张伟在救人时向母亲下跪恳求,被网友称为“忠孝两全的典范”;2023年,退役军人曹传良在自驾途中,通过母亲与网友的聊天,重新“参与”到母亲的人生……
这些故事共同勾勒出一个真相:军人的担当,既体现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,也体现在赡养父母的日常中。
六、文化的“回归”:从传统孝道到现代亲情
“背父母看世界”现象的兴起,折射出中国社会对“孝”文化的创新传承。古人云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,而今,子女们用更主动的方式诠释孝心:带父母旅行、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、陪他们体验新事物……
李强的母亲在旅行中学会了用手机发朋友圈,第一条动态是:“我儿子带我去全国旅游,我很高兴!”配图是母子俩在黄果树瀑布前的合影。这条动态下,李强的战友纷纷留言:“阿姨,我们也是您的儿子!”
这种互动,让孝心从“家庭责任”升华为“社会共鸣”。正如一位社会学家所言:“当年轻人愿意为父母付出时间与精力,说明社会正在回归‘人情味’。”
结语
10月5日的贵州,阳光透过织金洞的缝隙洒在李强母子身上。母亲指着钟乳石说:“这像不像你小时候画的画?”李强笑着回答:“像,但您比它们更美。”
这场旅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了爱的真谛:父母曾为我们推开世界的门,如今我们该为他们点亮回家的灯。而李强的故事告诉我们:孝心从不是负担,它是生命中最温暖的传承。
正如网友所说:“你背我长大,我背你看世界——这或许就是中国人对‘家’最浪漫的定义。”
炒股票加杠杆,金牌配资,闪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