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仁宗至和元年(1054年),苏轼时年19岁娶王弗为妻,王弗时年16岁,正是“豆蔻”年华。此词为新婚时的纪念之作,也许是苏轼填词的最早试笔,更是其情感真挚的代表作。
南乡子·集句
宋.苏轼
寒玉细凝肤(吴融)。清歌一曲倒金壶(郑谷)。
冶叶倡条遍相识(李商隐),净如。豆蔻花梢二月初(杜牧)。
年少即须臾(白居易)。芳时偷得醉工夫(郑遨)。
罗帐细垂银烛背(韩偓),欢娱。豁得平生俊气无(杜牧)。
展开剩余76%这首词巧妙化用晚唐诗人吴融、郑谷、李商隐、杜牧、白居易、韩偓的诗句,重构为一首描写女子姿容与少年欢情的词,真实地反映了词人年少时的美满婚姻生活,
上片聚焦妻子外貌与才艺,以四句唐诗集句赞美王弗的才貌:肌肤如寒玉凝脂、歌声清越、舞姿曼妙、豆蔻年华。
“寒玉细凝肤。清歌一曲倒金壶。”从王弗的容貌与歌喉入手,以“寒玉”、“细”、“凝肤”描绘王弗的体态容貌之美;以“清歌”来衬托歌喉之美、“《倒金壶》”渲染歌声之妙。好像在说“娘子你清俊的容貌柔润着洁白滋泽的皮肤,洁白无瑕;你唱一曲《倒金壶》的清亮之歌,如余音绕梁。”
“冶叶倡条遍相识,净如。豆蔻花梢二月初。”从王弗的身材与舞姿入手,以“冶叶倡条”来突现她身段的婀娜;以“净如”、“豆蔻”、“二月初”表现王弗充满活力的精神之美。好像在说:“娘子你的身材曼妙,舞姿轻灵,熟悉的《杨柳枝》一见如故,令人神往;你的纯净,美得像那二月梢头的豆蔻花一样不染纤尘。
下片转向洞房时光,通过四句唐诗描绘婚宴场景:感叹人生短暂、珍惜良辰美景、新婚情趣盎然、沉醉温柔乡中,在时空转换中凸显爱情主题。
“年少即须臾。芳时偷得醉工夫。”从珍惜良宵时光入手,以“年少”点明年龄、“须臾”点明青春易逝、“芳时偷得醉功夫”,透出夫妻二人正处于情爱的“芳时”——黄金岁月,哪怕是喝酒时间也要抓住尽情欢乐。好像在说:“娘子,短暂的时光转瞬即逝,我们得珍惜这良宵,亲热,醉酒,行乐了。”
“罗帐细垂银烛背,欢娱。豁得平生俊气无。”从高级情感审美入手,通过"罗帐"、"银烛"的细腻组合,营造出朦胧温馨的洞房氛围。以"细垂"二字既描摹帐幔轻柔垂落的动态,又暗含私密性。“欢娱,豁得平生俊气无。”则以夸张手法表现沉醉温柔乡的忘我状态。好像在说:“丝罗帐子柔和地吊在白烛的背后,尽情欢乐啊,如同舍弃掉平生的英俊气概!”
全词采用集句的形式,通过意象选择与结构安排,将传统题材提升至雅致境界。表面写女子与少年欢情,深层却隐含对青春易逝的警觉,展现了苏轼早期词风中“以才学运绮语”的独特魅力。
发布于:陕西省炒股票加杠杆,金牌配资,闪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